华体汇app

您好,欢迎来到华体汇app!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科室导航 >非手术科室 >急诊医学科

华体汇app:急诊医学科

科室简介

 华体汇app急诊医学科成立于1985年,是山东省重点特色专科,目前包含院前急救和院后急诊两部分,担负着山东省急、危、重、疑难病症诊断救治任务和重大突发事件、自然灾害的救援任务,是集医、教、研一体的全国一流的现代急诊救治中心和山东省急诊专科教育培训基地。曾经参与汶川大地震的救治工作,担任2009年全运会的主要定点医疗保障医院。急诊医学科医生曾代表济南市参加首届全国急救知识技能大赛,分别获得团体第二名、个人总成绩第4名。目前科室构建模式、服务流程、规模、人员配备、救治病人数量以及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均达全国领先水平。在心肺脑复苏、各种急性脑缺血缺氧性疾病、急性心肌梗死的介入治疗、急性中毒、重症脓毒症救治等临床科研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并居国内领先水平。

       急诊医学科科分院前部和院后部两大部分。院前部配备国内领先水平的现代化调度中心,奔驰救护车3部,大型救护车21部,车上配有除颤器,心电监护仪,呼吸机,心电图,固定背板等各种急救设备。急救人员能熟练进行气管插管、心肺复苏术,急救创伤止血、包扎固定术、各种休克的抢救等医疗技术,能够快速安全转运病人。
院后部使用面积约4417.9平方米,急诊门诊包括急诊内科(包括急诊内科诊室,抢救室7张抢救床和留观病房28张床)、急诊外科(急诊外科诊室,抢救室-抢救床3张,清创室,急诊外科留观病房17张床)、急诊手术室(1个层流大手术室,3个中等手术室)、急诊妇科、急诊眼科、急诊耳鼻喉科、急诊口腔、急诊皮肤科。妇科、耳鼻喉科、眼科、口腔科、急诊传染病科,上述各科有独立诊室,并24小时有医生值班。挂号、收费、药房、检验、放射、CT、MRI、超声等辅助支持区均在同一平面,基本都在45米以内,均为急诊独立使用,提供365天*24小时服务;急诊医学科设有独立的备用诊室及区域,可容纳50余名伤员,抢救设备齐全,以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精神病或烈性传染病的抢救需要。
      急诊医学科有独立分诊区,有明确的分诊标准和流程。急诊入口处有急救车通道及停靠位,有各科室分流通道、地标线及各区标识醒目。急诊门诊各功能区域独立,能满足各个急诊门诊诊断、抢救和治疗。急诊手术室配有层流、手术床、无影灯、吊塔,满足急诊手术需要。急诊病房18张床位,收治急诊ICU转出和来自急诊门诊的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急诊外科病房36张床位,收治各种急性创伤病人,创伤显微手术术后病人;EICU设12张床位,配有重症救治的所需全部仪器设备,收治来自于急诊门诊和病房的各种急危重症病人。急诊中美合作实验室,配有各种实验设备,是与国外合作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输液注射中心设有46张床和80张输液椅,设施齐全。
       所有区域均配有有线及无线通信设施,可覆盖急诊各个功能区域,以保证快速、安全有效的急诊医疗服务。
       发展方向:以急诊急救为基。徊接呕本攘鞒,强化急救核心技术,充分发挥  急性心肌梗死绿色通道、急救创伤外科绿色通道、急性脑血管病绿色通道和急性脑创伤绿色通道的作用,以救治急危重病为专业特色,以重症监护治疗为技术重心,加强急诊急救诊疗技术创新和规范化研究,提高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反应能力。发挥急诊急救培训基地的作用,构建集院前急救、院后危重病综合救治,医、教、研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急诊医学科。
 


查看更多>>
出诊信息
星期一 星期二 星期三 星期四 星期五 星期六 星期日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上午 下午
科室动态
查看更多+
恶心、呕吐没在意引发生命危机,ICU多手段抢救67岁老人获新生

2022年12月8日,67岁的李大娘在家突然出现恶心、呕吐并且伴有上腹部持续的胀痛,呕吐后症状不缓解,体温也升高到了38.3℃。但李大娘并没有放在心上,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引起肠胃炎这种小毛。妥孕蟹用药物治疗。这样一直坚持了20余天,直到今年1月,李大娘突然呕吐加重、四肢无力、不能起床,才被家人紧急送到华体汇app中心院区急诊内科。

1.jpg

给予完善相关辅助检查后发现,李大娘的胰腺炎指标已经升高到了正常人的10倍,血钾也低至1.45mmol/L,随时可能会导致心脏骤停。急诊内科给予紧急补钾、补液等治疗后,李大娘被收入了消化科继续治疗。

然而令人忧心的事情还是出现了,在收入消化科几个小时后,李大娘就因为病情突然加重出现了呼吸心跳骤停,消化科给予积极心肺复苏、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立即转入重症医学科。

2.jpg


转入重症医学科后,紧急复查相关辅助检查结果显示,患者严重低钾血症,血钾只有1.1mmol/L,并已出现严重酸中毒,感染指标也显著升高。同时,患者出现无尿,肌酐升高到500umol/L,心电图提示急性心肌梗死。

重症医学科主任司敏主任医师查房后,结合患者的病史及相关检查结果,对李大娘做出诊断:

1.心跳骤停 心肺复苏术后;

2.急性重症胰腺炎 多脏器功能衰竭;

3.重症肺炎 II型呼吸衰竭;

4.电解质紊乱 重度低钾血症;

5.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心力衰竭;

6.代谢性酸中毒;

7.肾功能不全;

8.II型糖尿病。

诊断明确后,司敏主任指示任田田主治医师立即给予患者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启动强化补液补钾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给予股静脉穿刺置管行床旁CRRT治疗。同时,给予特殊级抗生素抗感染、保护脏器、营养支持等多种治疗措施。

3.jpg

最终,在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多手段综合治疗及悉心照料下,李大娘在转入ICU第5天意识状态出现好转,可以配合睁眼、握手等查体动作,并且能间断撤呼吸机自主呼吸;第7天拔除气管插管,可以跟医生交流;第9天停止床旁CRRT治疗,拔除股静脉置管;又经过十余天的稳定治疗后,李大娘身体各项指标明显好转,从重症医学科成功康复出院。

谈起这段住院的日子,李大娘仍心有余悸,表示以后一定注意身体状况,有症状及时就医。同时,患者对重症医学科的精心救治与护理感谢不已,非常感激华体汇app重症医学科给了她第二次生命。

4.jpg


司敏主任医师提醒,急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是突然发作的持续性上腹疼痛,可伴有恶心、呕吐、发热等症状,重症急性胰腺炎可伴有低血压或休克,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死亡率较高。同时,长期呕吐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低钾血症,表现为四肢无力、腹胀、心律失常等,重度低钾血症可随时出现心脏骤停导致猝死。因此,司敏主任医师建议,患者出现任何短时间不能缓解的身体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医,避免引发生命危机。


日夜坚守 分秒必争 一院两区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健康

“您稍等,我马上就过去。”

“留置针先给这位患者打上,一会还要泵药。”

……

12月24日上午,华体汇app东院区急诊科里人声鼎沸,飞驰而来的120急救车把病人送到大厅,医生迅速上前接诊;急诊门诊的患者正在接受医生询问病情;护士正在向患者核对姓名、准备输液……这又是急诊科忙碌的一天。连日来,这里一直在满负荷运转,最高一天接诊量达400人次。 

1.jpg


把医院当家已两月,24小时围着患者转

“阿姨,你感觉怎么样?还有哪里不舒服吗?”12月24日13:07,在华体汇app东院区急诊抢救室大厅,120刚刚送来一位老人。这位老人已经年过百岁,因为憋喘、血氧饱和度低被送到了急诊科。“感觉憋闷吗?是不是有痰上不来?”急诊科主任谢伟一路小跑着赶到患者身边,一边询问病情,一边记录、安排办理手续。“联系病房,尽快办理入院手续。”谢伟对一名护士说道。

2.jpg


这边话音刚落,另外一名患者出现突况,谢伟又跑了过去。

采访中,谢伟的电话络绎不绝,有患者询问病情的,有同事打来告知患者病情的,还有医院通知协调床位的……

自11月以来,为了避免疫情传播和医护人员非战斗减员,谢伟和他的同事们主动向医院申请闭环管理,吃住都在医院。谢伟以院为家,24小时坚守岗位,至今已经快两个月了。“既然选择做医生,尤其是急诊科医生,就必须要对得起医生这个职业,让每一位来就诊的患者能够信得过我们。”谢伟说。

同样以医院为家的还有急诊科护士长徐晓燕。37岁的她,平日里工作干练,走路带风,面对骤增的工作量,她常常是三步并作两步走,穿梭在各床位患者之间。“稍等一下,马上过去!”她扯着嘶哑的嗓子应道。为面前的患者换完药,紧接着跑到另一个床位前给予患者静脉注射。

3.jpg

 “阿姨,攥紧拳头,稍微忍一下,可能会有点疼。”徐晓燕推着移动治疗台来到患者身边,一边安慰着,一边熟练地为患者注射。

“麻烦借过一下。”徐晓燕推着移动治疗台又赶往下一个病床前……


轻伤不下火线,全力以赴救治患者

同样的忙碌场景也出现在中心院区:中心医院发热门诊每日接诊连续2周保持在200人次以上,最高接诊超过300人次。且多是发热、咳嗽症状明显并伴有其它疾病的重症患者。繁重诊疗任务的背后是发热门诊医护人员的长期超负荷工作,每6小时一班,每班2名医生、3名护士。而在直面阳性患者的最前沿,同事们因感染新冠而发热病倒不可避免,医生、护士的替补梯队不断建立,医务部、护理部随时从全院调配、补充医护人员。确保发热门诊及感染病房正常运转的同时,更彰显了中心医院面对疫情的担当和作为。据发热门诊邵磊主任介绍:“目前发热门诊和病房已经进入比较平稳的接诊状态,每日接诊量近200人次,随着同事们逐步康复返岗,我们更有信心处理好发热的危重患者!”

4.jpg


中心院区急诊医学科忙碌状态中危重症患者更多,“近期急诊患者中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老年重症特别多,而且是病情特别急,他们通常是这么几个突出特点,年龄大,恶心,呕吐,低钠,必须立即抢救。”主任王少琴介绍道。

急诊医务人员在为患者解除病痛的同时,也承受着随时病倒的巨大压力,据王少琴主任介绍,近期,医院调配20余名医生参加急诊值班:“急诊科就诊的很多都是阳性时刻,所以医护人员始终处于高浓度的病菌环境,再就是工作强度太大,很多人不用说喝水,连吃饭都顾不上。所以不断有医护人员病倒,好在有其它科室同事的支援和不断归队的康复期同事。也希望当前这个时期到急诊看病的患者和家人,对医务人员给予一点理解。” 

5.jpg


医患双向奔赴,奋战背后是患者的理解与肯定

华体汇app急诊抢救室的空间比往日拥挤了不少,危重患者在这里进行抢救,急诊患者在这里完成初步诊疗,住院患者在这里进行分诊、留观,一些120送来的患者也随时涌入进来,还有一些康复出院的患者会再回来看看。

6.jpg


7.jpg


“谢谢你们!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年45岁的徐女士今天出院了,出院前她向谢伟表达了自己的感激之情。听到这些安慰的话,谢伟心里很是温暖,也很感动,让他觉得自己不是“孤勇者”,很多患者的理解、包容,让他们更有信心挺过这段艰难的时期。

半个月之前,徐女士感染了新冠病毒,她同时服用了抗病毒感冒药和退烧药,导致独自一人在家的徐女士出现了浑身发紫、脸色发青的情况,一下子昏倒在地。“当时休克了,”徐女士说,“持续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徐女士爱人回家时才发现倒在地上的徐女士。紧急叫了救护车,把徐女士送往中心医院东院区急诊科。“当时我的状况十分糟糕,医生说即使抢救过来也有可能是植物人了。”徐女士说。 

她非常感谢这十多天来医生和护士对她的照顾。“谢伟主任亲自打电话与我爱人沟通我的病情,护士在给我换药时看到我心情不好,还说了很多开导我的话,我都记在心里了。”徐女士说,“真的谢谢你们!”说罢,徐女士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8.jpg


其实,在特殊时期,有很多患者心理有些焦躁,时而会表现出来,而医护人员也都能理解患者处在困境时的烦恼,他们会尽量做好患者的情绪疏导。“大多数患者很好,也都很理解我们。医生和患者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打退疾。指唇】。”谢伟说。



探访急诊与重症医学科 多措并举迎战新冠保救治

全院一盘棋,急诊患者精准救治

“虽然每天的急诊人数仍然是居高不下,12月31日、元旦的急诊科接诊患者均突破500人,但是病情特别严重、进展特别疾速的患者比例在明显降低,最明显的变化是近3天以来呼吸机没那么紧张了,每天还能有一、两台呼吸机能空闲下来进行调配,这在之前近半个月是从来不敢想的事情,一直是重病患者排队等呼吸机。”

16727091835714028efb8853aaa9c4900185753c985340f6.jpg

1月1日,华体汇app中心院区急诊医学科主任王少琴坚守在急诊室里,直到傍晚时分才有时间与我们梳理近几天的工作:急诊的接诊压力有所缓解,主要原因是医院从全院各科室统一调配医务人员,每个班次都增加了急诊医生和护士,仅急诊内科诊室就有6名医生同时接诊,加上留观病房等,每天有10余名医生、60余名护理人员承担急诊救治工作,及时化解了近几天就诊高峰;另一个方面是医院加大了医疗设备保障的投入,急诊医学科的呼吸机由9台增加至当前的23台,每天的供氧量翻了一倍,呼吸机的技术保障人员也是随时待命。

16727091836484028efb8853aaa9c6300185753c98a040f7.jpg

王少琴主任特别强调了当前的“一盘棋”思想:“从全院范围内统一调配来的医务人员,元旦三天均没有休班,全部正常排班、正常工作,并且是经常不能按时下班。遇上重症患者抢救,延时3、5个小时才能下班都是正常的现象。患者及家属所看到的急诊室排队现象,只是一个侧面,一个缩影,背后是医院各个专业、无数科室、多个部门的更大的付出。”

16727091836784028efb8853aaa9c2800185753c98be40f8.jpg


全院“一张床”,确保危重症患者应收尽收

为了能使急危重症患者尽快收入病房,得到更好的医疗救治,医务部建立急诊与病房衔接机制,选派专人负责急诊患者救治流转的组织协调工作,成立相关病区住院患者情况工作群,每日汇总各相关病区床位数量、在院人数、床位使用率、出院患者数量、可收治患者数量等情况,保障畅通高危患者病房入院治疗渠道。

建立多个急诊缓冲病房,构建患者分层次救治机制,根据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和康复程度分别转至相应病房,做到重症患者重症治疗,康复过程中患者保障治疗的多层次救治体系,保障医疗资源高效精准使用,人员梯队精准服务。

16727091837104028efb8853aaa9c6750185753c98de40f9.jpg

16727091837434028efb8853aaa9c8140185753c98ff40fa.jpg

*10号楼13楼由呼吸内科专家邢春燕主任、庞龙斌主任负责的急诊缓冲一病房

16727091837744028efb8853aaa9c4780185753c991e40fb.jpg

中心院区以重症监护病房(45张床)-呼吸重症病房(234张床)-集中收治病房(180张床)-内科综合病房4个层次,分别应对危重患者、呼吸重症患者、需收入院的合并或者不合并基础疾病的新冠肺炎患者,做到全院“一张床”,内科相关专业病房收治全院统筹管理,跨专业收治,择期病人暂缓收治,全院全力应对急诊挤兑,优先收治急危重症患者。

16727091838034028efb8853aaa9c940185753c993b40fc.jpg


E02F3780-37C5-47CB-BC6F-A89DEBF1BAB5-9075-000013E321BB595B.jpg.jpg

*6号楼7楼由张淑红主任负责的急诊缓冲三病房

成立包括重症专业、呼吸专业、妇产科专业、儿科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负责人在内的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救治专家组,统筹指导全院新冠肺炎救治工作。同时成立院内巡诊机制,组建以重症专业、呼吸专业、麻醉专业等在内的医疗指导小分队,分别包干到户各专业,精准提供医疗救治指导工作。

及时组织全院各专业人员参加新冠病毒感染诊疗方案培训,组织177名医疗人员作为重症梯队加强培训,同时安排线上理论培训、线下操作培训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夯实培训效果,加强实操经验。并且组建60余人的重症救治医疗后备队,做好重症病区扩充人员储备。

急诊患者救治和住院床位分层次统筹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和流程,在东院区同步推进。华体汇app一院两区,全力保障危急重症患者救治,护航百姓健康!











科室风采
查看更多+
华体汇app - 百度百科